-
空山-机村传说 作者:阿来
最新:第八节
这部叫《空山》的3卷本长篇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小说的结构颇为玄妙,虽然6个故事的发生地都是一样,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第一部分机村传说分成《随风飘散》和《天火》两个部分,《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
灵山 作者:高行健
最新:第八十一章
不论在尘嚣的市集里,或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你和我都是为了太说灵山,而在这个世界展开心灵的朝圣之旅。故事,发生在旅途中,也发生在每个人的心中。作者从各个角度切入,体现一个向灵山朝圣的心路历程,并籍此拨开中国西南边区的神秘面纱。显示与虚幻的传说构成文本的两面,并籍由不同主述人称的轮替,表现出同一自我的可能面向。
-
一个人的圣经 作者:高行健
最新:第61节
你不是龙,不是虫,非此非彼,那不是便是你,那不是也不是否定,不如说是一种实现,一条痕跡,一番消耗,一个结果,在耗尽也即死亡之前,你不过是生命的一个消息,对於不是的一番表现与言说。你为自己写了这本书,这本逃亡书,你一个人的圣经,你是你自己的上帝与使徒,你不捨已为人也就别求人捨身为你,这再公平不过,幸福是人人都要,又怎麼可能都归你所有?要知道这世界幸福本来就不多。本书是作者继(灵山)的法译本轰动法国文坛之后刚完成的又一部力作。书中的主人公他与你为同一个人物,前者在中国大陆恶梦般的回忆与后者在西方的游思随想互为对照,也是这世纪末一个没有祖国没有主义的世界游民的内心自白与宣言。行文冷峻,令人震动。
-
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作者:高行健
最新:第六章
小说有六个人物。一九五七年那个多事的夏天,快快、公和正凡都中学毕业了,年龄最小的快快当时只有十六岁。还有三个女孩子:燕萍、肖玲和小妹。正像大部份男女孩子们一样,他们相,有过幸福,也经受了痛苦。这都是一些非常真实的事,只不过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人们并不要求在小说中看到完全的真实,于是就把生活的真实裁剪为故事。到故事结束的时候,天和大地上的希望已经复苏了,他们也大都人到中年,而不幸的快快刚离开了这个世界。肖玲则更早就告别了这曾经苦难的大地。然而生活并未终止。
-
绝对信号 作者:高行健
最新:第15节
在为《绝对信号》的演出样式进行艺术构思时,林兆华导演说:“这个本子同现在通常上演的剧本不一样,既不能用老的剧作法来要求这个戏,也不能用老办法去演。”高行健同意林导演的这个意见。公演之后,散了戏也常能听到观众们的议论:“这和以前看的戏不一样。”
-
-
早晨从中午开始 作者:路遥
最新:第49-50节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遥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情经历。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25写完,十年磨一剑,路遥用他十年的青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路遥拿《早晨从中午开始》来祭奠那十年的苦难岁月。
-
你怎么也想不到 作者:路遥
最新:二十(郑小芳)
人一生中,总会有一些重大而有意义的时刻.我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时刻.也许这件事并不重大,但至少是有意义的.我是说,再有一个月,我就要从省林业学院毕业了.你们燕并不知道,四年前,我还是黄土高原山沟里的一个乡下姑娘.而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大学毕业生.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弯化难道还不重大吗?我已经拒绝了让我留校的要求,而坚持让学校把我分配到我们家乡那里的地区去工作.同学们中间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他们嘲笑我是个十足的"乡下佬".因为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而跑到一个荒凉的山区去吃苦,似乎太遇蠢了.我承认我是个乡下佬.我热我们的乡下,正如城里的人执他们生活的城市.一个人总有一条深深扎在某一个地方.我的故乡的确荒凉而贫瘠.那里,严寒从头年十一月一直要蔓延到第二年清明节以前.那里的偆天也极其短暂,而且外吹来的大风常常把乌素大漠的沙尘扬得铺天盖地,把刚开放的桃杏花打落在了地上.
-
在困难的日子里 作者:路遥
最新:第十四章
小说描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在困难的子里,主人公不仅遭受着生理上的饥饿,也遭受着来自人格尊严煎熬。《在困难的子里》以“我”马建强为主人公。在失去母亲、连饭都吃不上的困境中,“我”在李老师和同学吴亚玲等人的帮助下,战胜了饥饿、完成了学业,而且表现出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乐于助人的美德。在那样一种困难的时刻,在那样一个年轻人身上,焕发出一种人的光芒。
-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作者:路遥
最新:结 束
五叔姓张,名志高,是我姑夫的弟弟,算个刚能沾点边的亲戚。姑夫家的村子离我们村十几里路,同在大马河川。川里一条简易公路从县城一直通到川掌。我们村和姑夫家的村子都在公路边。小时候,我常跟妈妈到姑夫家走亲戚。不过,那时可没有公路,我们是沿着大马河边那条凹凸不平的石头小路去张家堡的。那时,我就认识了张志高。他在姑夫的弟兄们中间排行第五,我就叫他五叔。
-
惊心动魄的一幕 作者:路遥
最新:第十六节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延川人都知道,延川当时是两派对立组织,一派叫红第四野战军,简称“红四野”;另一派是延川文化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司令部”。路遥是“红四野”军长,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一举一动,都是“司令部”一派中的真实人物,而县委书记的形象却不是当时任延川县委书记本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大约发表于文革未期,当时,延川县革委会军事管制小组对“司令部”人员从县至公社,大队一级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全面的,几乎是一无幸免的大批判,大逮捕,大判刑。身为县革委会副主任的王维国便利用军事管制小组这一行动,把听到的一句话,见到的一个字都写到了作品里;所以,凡看过这篇小说的人都明白,这是一篇完全的,彻底的派小说。
-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作者:路遥
最新:第23节
父母亲先后去世了,大学又没考上,生倔强的卢若琴只好把关中平原小镇上那座老宅院用大铁锁锁住,跟哥哥到黄土高原的大山深沟里来了.老家那十九年一贯制的生活结束了,她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她有些伤,但又有点新奇.这个女孩子裑上有点男孩子的气质,看来对什么事也不胆怯.何况她已经读过《居里夫人传》一类的课外书,自以为对于生活已经有了一些坚定的认识.她对于自己从富饶繁华的平原来到这贫瘠荒凉的山沟不在乎.当然,这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亲的哥哥在她裑边.哥哥是有出息的.虽然不到四十岁,就是这个县的教育局副局长.她尽管基本上没和哥哥一块生活过,但知道他是一个出脃的人.她从哥哥每次探亲回来的短暂相处中,就到他既有学问,又有涵养,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她经常为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而到骄傲.现在她来到了他的裑边,就像风中的船儿驶进了平静的港囗.当然,出众的人往往遭遇不幸的命运.哥哥正是这样.两年前,嫂子病故了,他一个人带着五岁的玲玲过ㄖ子.这两年,他又当爹,又当娘,还要当局长.她现在心疼地看见,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一下子就好像衰老了许多.
-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最新:第五十四章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乐、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
人生 作者:路遥
最新:第12节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
她从海上来:旷世才女 作者:[台]王
最新:第二十章
一九五五年秋天的旧金山码头上,清晨的天是沉郁的灰蓝,浓密的大雾覆盖在海上,灯塔光束回旋在海岸,光束里飘着千丝万缕密密的雨丝。港口外传来悠长的汽笛声,那是大船在等待进港。对旧金山来说,这破晓的一刻与平无异。但在船上的张玲眼中,隐隐约约浮现的金门大桥红的桥身,仿佛给了她一个保证。过去在茫茫一片的大海和雾霭中隐退。未来就在她紧紧握着船舷栏杆的纤瘦的手中。
-
张爱玲散文 作者:张爱玲
最新:散 戏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悲剧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的异数作家——张玲!如果你想一睹她的才情,本书,你怎能错过!
-
怨女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十五章
她不由得想起从前拿油灯烧一个男人的手。忽然从前的事都回来了,砰砰砰的打门声,她站在排门背后,心跳得比打门的声音还更响,油灯热烘烘熏着脸,额上前刘海热烘烘罩下来,浑身微微刺痛的汗珠,在黑暗中戳出一个个小孔,划出个苗条的轮廓。她引以自的一切突然都没有了,本没有这些事,她这辈子还没经过什么事。大姑娘!大姑娘!在叫着她的名字。他在门外叫她。
-
红楼梦魇 作者:张爱玲
最新:五详红楼梦(2)
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克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但是没写过理论文字,当然笑话一五一十。我大概是中了古文的毒,培的散文最记得这一句:简短是隽语的灵魂,不过认为不限隽语,所以一个字看得有巴斗大,能省一个也是好的。因为怕唠叨,说理已经不够清楚,又把全抄本─即所谓红楼梦稿─简称抄本。其实这些本子都是抄本。难怪初详红楼梦刊出后,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不懂─当然说得较婉转。
-
都市的人生 作者:张爱玲
最新:编后记
《都市的人生》林林总总五十篇什,大多选自《言》、《张看》等集子,此外还收集了一些散落在书刊中的单篇,计三十万言,包纳了张玲各个时期的散文力作。
-
欢喜/冯唐 作者:冯唐
最新:第二部 春11-13
我写《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初衷是,在我完全忘记之前,记录我最初接触暴力和情时的觉。但是,当我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写晚了。尽管我有小时候的八本记,有二十三岁的时候写的一个两万字中篇小说,但是,我想那个姑娘的时候,心跳再也到不了每分钟一百二十次,手指再也不微微颤抖。王朔写《动物凶猛》的时候,也反复在正文里怀疑并否定自己记忆和叙述的真实,以致息淹雄心,把一个长篇的好素材成个中篇,硬生生结了尾巴。我想到的补救办法是,全篇引入成年后回望少年时代的视角:书中的少年人偷窥当时周围的世界,写书的中年男子二十几年后偷窥书中的少年。姜文拍《光灿烂的子》,在结尾用了一点点这样的处理:加长卡迪拉克转上建国门立桥,长大了的混混们喝着人头马XO,看见儿时的傻子骑着子走过,傻子对他们的评价依旧:傻。
-
倾城之恋(张爱玲)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十章
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化成为革命女: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
赤地之恋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十一章
《赤地之恋》所写的是真人实事,但是小说究竟不是报导文学,我除了把真正的人名与一部份的地名隐去,而且需要把许多小故事叠印在一起,再经过剪裁与组织。画面相当广阔,但也并不能表现今的大陆全貌,譬如像“五反”,那是比“三反”更深入地影响到一般民众的,就完全没有触及。当然也是为本书主角的视野所限制。同时我的目的也并不是包罗万象,而是尽可能地复制当时的气氛。这里没有概括的报导。我只希望读者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多少嗅到一点真实的生活气息。
-
半生缘(十八舂)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十七章
《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
秧歌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十七章
一到了这个小镇上,第一先看见长长的一排茅厕。都是面一个木板照壁,架在大石头上,半遮着里面背对背的两个坑位。接连不断的十几个小茅棚,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但是有时候一阵风吹过来,微微发出臭气。下午的光淡淡地晒在屋顶上白苍苍的茅草上。
-
三十六大 作者:冯唐
最新:大作
《三十六大》为有“冯金线”之称的另类作家冯唐最新随笔集。原为2009年始在男时尚杂志《GQ》中文版专栏文字集结,计36封公开信:写给小师弟、唯一的外甥、90后、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致司马迁、马拉多纳、韩寒、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就世间有所悟的人、事、物们,讲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所谓《三十六大》,就是冯唐眼中,人生全面达到金线的降龙三十六掌。
-
天下卵 作者:冯唐
最新:小明
《天下卵》,冯唐用一句貌似名言的话做了定论:“男人,要得势,先要去势。”也就是说,天下和卵,不可兼得。一个以阉割男人为职业的家族,靠祖孙三代的努力,得到权位的故事。这么一说真简单极了,但实际上哪个人物一定是主要的,人人为己,各施手段,彩纷呈又跌宕起伏,情节更是天马行空。冯唐的文字依旧保持着风腥鲜的个。笔头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有些则事无巨细地写出来,细节到如临现场,如皇帝幸妃,语言动作环境程序结果,一个不落;有些又惜字如金,不肯多言,如写到效吕不韦事,利用家中美妾谋国时,只用八个字:“一灯如豆,一妾如花”,简妙绝。
-
不二 作者:冯唐
最新:附录 4:代跋:我为什么写黄书
這是一場愛的盛宴。唐高宗李治,文學家韓愈,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及與慧能爭衣鉢的神秀,都拜倒在名魚玄機的石榴裙下。白宣,就地正法,肆無忌憚,一晌貪歡,佛門清淨地,成了風情萬種的極樂世界。愛如此天然、本真,不稍掩飾,不論是非,盤古開天地以來,人遵循自然法則進行這種仙死的儀式,人對自己身體給予的快玩命享受。不分貴賤,不計賢愚,愛面前人人平等。一國天子、文地泰斗、佛門大德,與一個小和尚不二,心裏想的是同一回事,上做的也是同一回事,既如此,愛又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砸碎一切愛的枷鎖,讓天於天地之間,吐月華,重拾生靈野,如此的男歡女愛,簡直就是一篇挑戰忌的宣言。作者為大陸廣受注目的熱點作家,小說散文都在兩岸引起強烈反響,天馬行空的情節顛覆習慣思維,汁淋漓的筆下氤氳人間情,令人讀時過癮,讀後茫然。這不是一本書,是一本奇書。
-
北京北京 作者:冯唐
最新:第二十章:北京小长城,大酒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步入成,从萌动收获惘,浓重的男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
-
万物生长 作者:冯唐
最新:第二十三章:洗车
《万物生长(万物生长三部曲第2部)》是一部有趣的小说,也是一部忧郁的小说,从乌七八糟一大堆情节里,怎么看,都能窥见作者心底的纯净。这部作品,可以比喻为一部中国特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名叫秋水的男人,讲述了一群学医青年如何成长的故事。作者将这部书“献给老妈”,许多母亲“可能不知道有些孩子这样长大”。那群高智商的年轻动物讨着美人心。聪慧、无聊、生猛、自负,他们历经梦想与人、身的短兵相接。光之下,万物都在疯狂生长,一如热带雨林的藤蔓,遮天蔽,却掩藏着怎样的失落与惶恐。这一次“全本”出版,经过了作家较多修正,并复原了最初的创作。作品的第一个句子,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
-
18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冯唐
最新:后记
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如果我的双手抚摸朱裳的头发,我不能一柱擎天的话,我就真的老了。可是,如果我诚心正意,不用真正抱她在怀里,不用真正的抚摸,她的人远在天边,但是我的双手沾了记忆,伸向虚空,抚摸空气,她就在我的怀里,她的头发就在我的手指之间。我在转瞬间一柱擎手,我的真充沛,我的气数悠长无尽。我深一口气,我可以抓着自己的头像气球一样飘浮到天上,身子横陈。
-
官场 作者:刘震云
最新:第十章
官场 阅读刘震云的小说集《官场》,深深为其小说艺术所惊叹折服。在这部小说集子里,刘震云展了他惊人的创作才华,以鲁迅式的白描一针见血地写人,写官场中的人,写权力纠下的人。作为小说家的刘震云是将“一切实在的真实转化为写在文本中的真实”。他更关心某种“返回平民”或“返回真实”的意识。《官场》是刘震云关于“权力意识”的一种文本解析,尤其是《官场》中的省委书记许年华,虽然着墨不多,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此人对官场的权力作娴自然,但在整体的权力角逐中依然是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