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谍战近东(下)
第1162章谍战近东(下)
佐尔格决定再换一个观察地点,他回到了窗后,拉过一张椅子,在窗帘后坐了下去,用望远镜观察着航空⺟舰,仔细的注意着每一个细节。
很快,当地时间十二点钟到了,佐尔格点的午餐准时送来,服务生招待得非常周到,虽然佐尔格点的午餐非常简单,但是服务生还是推来了一架餐车,而且餐车上除了佐尔格点的菜之外,还有一些⽔果,而据服务生说,这些⽔果都是旅馆经理赠送给所有客人的,因为今天是经理先生在这家旅馆工作二十周年纪念⽇,所以经理先生特意购买了新鲜⽔果,请所有客人品尝。
服务生拿了小费,留下餐车,便告辞离去,而佐尔格则坐在窗边开始享用他的午餐。
此时,收音机里正在进行英语广播,而內容则主要集中在目前的中苏战争上,这确实是现在际国新闻中的热点新闻,甚至比欧洲的局势更引人注目。
“…

据本台最新收到的消息,目前,‘亚解阵’盟军队部仍在向北⾼加索地区推进,虽然巴库仍未攻克,但是据‘亚解阵’⾼加索前线战区司令部发言人透露,盟军对巴库的总攻或在近期开始,届时,巴库或将一战而克,一旦巴库攻克,则伊朗场战的苏军队部将与⾼加索地区的苏军队部完全失去策应,而其最终覆灭或为时不远,虽然⾼加索战局发展顺利,但是‘亚解阵’仍未放弃谈判努力,并已通过中立国向苏联府政发出和平倡议,希望苏联府政

途知返,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另据本台驻康居记者报道,昨天,国中总统赵振华阁下再次莅临作战第一线,慰问参战的中军国队官兵,并在阵地发表讲话,讲话期间,阵地遭到苏军烈猛炮击,总统先生虽然在随从人员劝说下暂时进⼊掩体躲避炮火,但是仍拒绝离开阵地,誓言与全体将士共守阵地,人在阵地在,同行将官为总统之英雄气概折服,即便文官也镇定自若,阵地岿然不动,苏军炮击半个小时之后阵地恢复平静,总统讲话得以继续进行。”
听到这里,佐尔格忍不住冷笑,如果国中总统先生昨天在中亚前线视察阵地的话,那么昨天在“南海”号航空⺟舰上与德国、意大利府政首脑举行秘密会谈的难道是幽灵么?
“狡猾的国中人,比德国人、意大利人更狡猾。”
佐尔格在心里感慨,同时也对国中总统的这个战术欺骗非常佩服,如果不是“鼹鼠”的报情的话,或许,苏联府政直到现在还会认为国中总统就在乌拉尔前线策划一场针对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呢。
相比之下,德国、意大利府政首脑的烟幕弹就不怎么样了,德国元首的借口是去阿尔卑斯山区休假,所以会在柏林消失几天,至于意大利领袖的借口,也是休假,不过不是去山区,而是去希腊的历史遗迹马拉松古场战,墨索里尼领袖将在那片古希腊人击败古波斯⼊侵者的古场战遗迹抚今追昔,思考意大利**的前途问题。
谁能想到呢,国中总统居然不在中亚前线,而在西奈半岛与德国元首、意大利领袖举行秘密会谈,而会谈的內容是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

,不过并非是无迹可寻,实际上,莫斯科担心的是,这三个家国的首脑人物很可能是在这里研究共同进攻苏联的军事问题,这个推测很合理,自从中苏开战之后,不止是亚洲家国看到了苏联军事力量的虚弱,而且德国和意大利也看到了这一点,而

据莫斯科安排在柏林的⾼级间谍所得到的准确消息,德国纳粹

元首希特勒曾当着一些德国府政⾼级政客的面公开叫嚣“斯拉夫人的劣等属

终于在场战上暴露出来”并扬言“彻底解决德国生存空间的时机即将到来”毫无疑问,如果这个消息确实是准确的话,那么,纳粹德国或许很快就会发动一场针对苏联的全面战争,而苏联在结束与国中的战争之前显然不可能同时应付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军事进攻。
佐尔格并不清楚莫斯科到底会怎么应付这种两线夹击的情况,他本能的认为,苏联府政应该理智的选择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而不应该是两线作战,作为一名德国人,佐尔格非常希望苏联能够将它的⾚⾊旗帜揷遍德意志,从而实现**导师的伟大理想,那就是解放欧洲,解放全人类,也正是这个理想

励着“齐齐科夫”和他的同志们,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进行着艰苦的战斗。
所以,从个人角度而言,佐尔格是希望苏联府政接受“亚细亚解放阵线”的和平倡议的,目前这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立即结束这场与亚洲各国的战争,而且也可以菗出力量应付来自德国的威胁,相比已经吃

了的“亚洲盟军”显然德国更危险,因为德国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吃

,德国仍然希望向东方扩张,从而満⾜德国对“生存空间”的病态望渴。
无论如何,这段新闻广播使专注的佐尔格一时有些走神,思维混

起来,他已无法集中注意力。
佐尔格并不清楚,就在他收听来自国中
家国广播电台的收音机广播的同时,另一个人也在收听这段广播,而且广播声音来自于同一台电子管短波收音机,所不同的是,佐尔格是在他的客房里收听广播,而那个人则是在隔壁的客房里收听这段广播,而且利用了一个电子装置,这个电子装置叫做“听窃器”它由一个声波收集器和一套电波转换装置以及若⼲电子零件组成,是国中电子工业最新技术的结晶,它不需要电线传输,它实际上是一个无线电装置,声波收集器就蔵在那架餐车的底部,它的体积与一颗反坦克地雷差不多,除非佐尔格掀翻那架餐车并拆开底座,不然的话,他是无法看到那个声波收集器的,而实际上,声波收集器同时也是电波发

机,电波接收装置就在隔壁客房,佐尔格房间里发生的任何响声都能被隔壁客房的那个人收听到。
这个正在通过听窃器对佐尔格的房间进行听窃的人是一名中军国事报情局的报情员,他就坐在房间的角落里,正对房门,通过一副耳机收听着从佐尔格房间里传来的所有声音,虽然此刻,耳机里除了收音机的广播声之外几乎听不到其它声音,但是这名年轻的报情员仍在认真的收听着,手里拿着铅笔,面前摆着茶几,上头搁着一本笔记本,如果有什么重要信息需要记录,就用铅笔记在笔记本上,与此同时,茶几上还摆着两部机器,一部机器是听窃器电波信号的接收器,另一部机器则是磁带录音机,佐尔格房间里发生的一切响声都会被如实的记录在磁带上。
几分钟后,佐尔格房间里传来一阵金属餐具击撞的声音,然后又恢复了平静,紧接着,收音机也被关上了,佐尔格房间里安静下来,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这时,听窃者房间的房门被人从外头推开,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听窃者抬头看了一眼,点点头,继续收听隔壁房间的声音。
中年男子走到茶几前,向那本摊开的笔记本望去,然后拍了拍那名报情员的肩膀,说了一句。
“你去吃饭吧,这里我盯着。”
“好的。”
报情员将耳机

给中年男子,然后拉房开门,走出房间,并将房门关紧。
这名接过耳机的中年男子在茶几前坐了下来,继续听窃佐尔格房间里的声音,与刚刚离开的那名青年报情员一样,这名中年男子也是中军国事报情局的一名报情员,而且级别很⾼,在军情局里的地位仅次于几位大人物,实际上,他也是军情局下任局长的候选人之一,他的名字叫陆裕光,军衔准将。
能让一位准将亲自听窃,如果佐尔格知道这个情况的话,或许会被吓出一⾝冷汗,因为这显然说明“齐齐科夫”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进⼊中军国事报情机关的视线了,而且属于“⾼度关注”的那一类监视对象。
实际上“跟踪佐尔格”的命令直接来自于军情局局长田劲夫,而田劲夫又是受到了国中总统赵北的指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佐尔格受到中军国情局的密切关注,就是因为赵北的缘故,当年破获“齐齐科夫报情网”的时候,赵北无意间在军情局递

的嫌疑分子名单上看到了“佐尔格”这个

悉的名字,于是立即下达了一道新的命令,也正是

据这道命令,佐尔格本人没有在反谍报行动中落网,而是顺利的“逃亡”了,而这之后,国中方面也没有公布任何有关佐尔格的信息,这就是一个报情界的烟幕弹,不仅

惑了莫斯科,而且也

惑了佐尔格本人,他一直认为,他之所以没有暴露,主要是因为他在与手下人联系的时候都是利用化名,没有暴露他那个《法兰克福⽇报》记者的⾝份,但是实际上,从收网行动开始之前“齐齐科夫”就是佐尔格的情况已经被中军国情局准确的掌握了,仅仅只是因为赵北的命令,佐尔格才没有被捕,而是顺利的借道⽇本逃回了欧洲。
从那之后,佐尔格就在中军国事报情机关里有了一个专门的代号:雪人。
“雪人行动”从1934年就开始实施了,从那时起,佐尔格一直处于中军国事报情机关的小心翼翼的监视之下,所有与佐尔格密接接触的人都在随后遭到了国中方面的“⾼度关注”也正是通过佐尔格这条线,中军国事报情机关发现了许多潜伏在德国、意大利的苏联间谍,但是,国中并没有将这些苏联间谍曝光给德国、意大利,国中的军事报情机关只是在耐心的等待,等待“雪人”苏醒,而在此之前“雪人”有必要沉睡,直到国中需要醒唤它时为止。
现在或许就是醒唤“雪人”的时候,也正因此,一直主持“雪人行动”的陆裕光亲自出马,当佐尔格住进开罗的旅馆之后,对他的跟踪行动就开始了,并且一直跟踪到了沙姆沙伊赫,而现在,陆裕光仍在耐心的等待着,他很清楚“雪人”在等待他的一个联系人,这是在昨天听监佐尔格的电话时得到的报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雪人”的联系人将在今天下午赶到旅馆与“雪人”会面,也正因此,那架特殊的餐车被送进了佐尔格的客房。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但是“雪人”的联系人仍然没有露面,听窃仍将继续下去,直到目标出现,整个下午,陆裕光和他的手下就一直坐在房间里,耐心的等到着“雪人”和联系人见面。
终于,到了下午六点钟,陆裕光从耳机里听到了佐尔格房间的房门上传来的敲门声,佐尔格打房开门,并将来人请进客房。
“东西带来了么?”佐尔格问。
“带来了。一共二十张微缩照片,仍在照相机里,你可以在暗房里将它拿出来。我的钱呢?”从纯正的意大利口音判断,来人显然是意大利人。
“请等一等,我去检查一下照相机。”
“请快一点。领袖今天晚上将出席宴会,我必须陪同。”
…
“很好,你的工作非常好。钱在这里,你收好了。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希望下次还有合作的机会。”
“下次合作?如果那时候我还在领袖⾝边的话,或许可以继续合作,但是我也希望能够尽快离开罗马那个是非之地,领袖已经失去正确的判断力了,现在,他的⾝边全都是一群马庇精,没有任何人敢说真话,连齐亚胶卷之后,佐尔格就将来人送出客房,然后,他的房间里又是一片寂静。
“长官,意大利人走了,咱们是不是去抓‘雪人’?”那名青年报情员询问陆裕光。
陆裕光笑了笑,摇着头说道:“抓?不。我们不仅不抓‘雪人’,而且还要保证他顺利的将胶卷转送苏联。”
报情员有些纳闷,不解的看着陆裕光。
陆裕光并没有做什么解释,他只是立刻赶去城里的电报局,向国內的某家商社联络处拍发了一封密码电报。
“雪人已完成接头,我们将继续关注,并帮助雪人将信息传回冰窟。”
“冰窟”就是苏联在“雪人行动”中的代号,至于“雪人”究竟会将什么样的信息传回“冰窟”实际上连陆裕光准将也不清楚,他只知道,相关命令来自于军情局的上级,也就是总统府。
当天晚上,德国记者佐尔格先生心急火燎的找到他在德军驻埃及司令部的一名朋友,想请这名朋友帮他尽快安排一架前往伊拉克的机飞,因为报社方面想让佐尔格前往⾼加索前线采访那里的战事,但是德国空军近期并没有前往伊拉克的机飞“凑巧”的是,就在当天深夜,有一架国中空军的运输机将运载一批电台前往土耳其,于是,在那位德军国官朋友的协调之下,国中人答应让佐尔格同机前往土耳其。
所以,在第二天下午,佐尔格就赶到了土耳其的欧洲边境城市,并顺利的搭乘一艘渔船驶向黑海上的一座无人小岛,而且就在当天深夜,一艘苏联黑海舰队的潜艇悄然驶近小岛,几名苏联⽔兵护送两名来自苏联报情机关的⾼级员官乘坐橡⽪艇登岛,与佐尔格取得了联系,随后,护送佐尔格回到潜艇,在夜⾊的掩护下,这艘苏联潜艇迅速驶离小岛,向北返航,目的地就是苏联军港塞瓦斯托波尔。
m.Z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