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致一九七五 下章
暗旧的光泽在浮动
 教过的‮生学‬我也差不多忘记了,面容模糊,名字几乎想不起来。一九九八年我回到南流,有一个傍晚我到南流郊外买牛,那时南流人时兴不吃成品牛,无论蒙牛还是伊利,在南流都一样销不出去。南流人对新鲜牛的理解是带着⺟牛体温的,冒着热气的牛,每天早晨和傍晚,卖牛的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他的后架上绑着一只封口的铁⽪桶,每到一条巷子他就喊道:新鲜牛——就有人拿出一只大口的搪瓷口盅,卖的人用一只竹筒探进铁⽪桶里,一筒一筒地把牛量出来,如同打酱油。但有少数南流人觉得此事仍不够慡,他们要亲眼看到牛从⺟牛的啂房挤出来才甘心,于是每天早晚,都有少量认真的人,专程到养有牛的人家等着,他们要亲眼看着牛牛⾝上挤出来,再从挤桶里直接买到牛,然后才能心満意⾜地回家。

 我从未见过挤牛,对带有体温的牛感到神秘,于是有一天傍晚我也去了。我骑车走了很远才出城,这在从前不可想象。在松木岭盖起了大‮店酒‬,就叫松木岭大‮店酒‬,在凉⽔井也盖起了‮店酒‬,也叫凉⽔井大‮店酒‬。松木岭和凉⽔井,都是从前附城公社的生产大队,凉⽔井,就是吕觉悟揷队的地方。

 有一处房舍,有院子,有地坪。地坪上摆着矮饭桌,夫二人和孩子正在吃最后两口晚饭,侧屋光线昏暗,两头牛在那里。前后进来的人参差着声音说,我要一斤,我要两斤。人站了半个地坪,夫二人动作迅捷,放下饭碗就去挤牛。大家便又围着牛说话,我也问这牛的来历,是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什么品种,难不难养。女主人忽然停下了手,她认真看了我两眼,问道:你姓什么?我不知她是什么意思,迟疑着。她又问:你是不是姓李?我说是。李飘扬是吗?我说是啊,但我不知道她是谁。她说我是你的‮生学‬,我叫梁淑英,你忘了?在六感。

 我吃惊地看她,却并不觉得面。我问你是我的班的吗?她说是啊,我们班还有李红娟,她现在改名字了,叫李诗娟,她读了卫校,在香塘卫生院了。梁淑英,我慢慢想起了这个名字,也隐约记起了她原来的样子,扎着发辫,成绩中等。一下就过去了二十三年,她当年十五岁,现在大概是三十八岁。她说我一听到你的声音就觉得耳,我想肯定就是你。二十三年,她不认得我了,但认得我的声音。我的声音经过二十三年的路程来和我的‮生学‬重逢,它出现在⻩昏的农舍里,在两头牛之间,它遇到了梁淑英。梁淑英从六感嫁到附城镇,原来的附城公社,她有了两个孩子和两头牛。

 李红娟我也想起来了,她是我的班最聪明的女生,我让她当班长,她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昂着头。她长得像印度美女,黑肤大眼,额头満。

 有关这个班,我一直记得宋谋生,他的⽗⺟亲很奇异,他的⽗亲是个木匠,⺟亲来自很远的地方,⽗亲宠着⺟亲,不让她出工,不让⼲活,做饭洗⾐打柴,一概不沾,她也不出门,不见人,他就帮她倒屎倒尿。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听说这女人长得很漂亮,⽩,但没人见过。夫两人感情深厚,不太管谋生。

 总是听到议论,连老师也忍不住在办公室慨叹,他们在小说和戏里都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夫。但宋谋生并不出奇,他黑、瘦、寡言,而且极不合群。下课他就独自坐在教室里,从不出去疯。放学他一个人走,不紧不慢的,也不兴⾼采烈,也不焦虑着急。他的人就跟他的名字一样,知道艰难,却坚韧,有定力。

 秋天到来的时候,寒露风起来了,秋季稻正在扬花,风一吹,将来就会有许多⾕粒变瘪。学校劳动要突击给⽔稻噴药,我给全班布置,要每人带噴筒,学校说,若无噴筒,就要连夜赶做。用一截竹子,在竹节上钻几个孔,另外用一,一头上破布,破布这头塞进竹筒里,拉子,一菗一庒,活塞运动,跟打针的针筒一样,竹噴筒就做成了。但我怎么办呢?到哪里找竹子,又央求谁帮我做呢?这样的手艺活,我一点能耐都没有。到明天,全班‮生学‬都拿了工具,我没有,怎么带班呢?

 天蒙蒙亮,有细碎的弹门的声音,像小动物,我开门看见宋谋生,又看到放在门口地上的竹噴筒。他像小老鼠一样小声说,竹筒是给老师的。他怎么知道我为这个东西发愁呢。他不说话,却是个小人精,心明眼亮。是你做的吗?我还没问他,他就像老鼠一样飞快跑掉了。

 我把竹筒伸进我的洗脸⽔里,朝天上噴,又朝墙壁噴,⽔花在我的周围散落下来,甚是好看。小半桶⽔很快见底,我举着最后一筒⽔,朝向自己头顶的天空,⽔滴从天上降下来,如同突然下起了大雨。

 这只竹噴筒后来到哪里去了,我似乎再没有看见过。我彻底忘记它了,现在咣当一声,我忽然想起了它的细部,是谁吹了一口气呢?重重挂満灰尘的时光被吹开,我好像正握着它,年深⽇久。

 那上面有几道刻痕,我当时没有注意,事隔多年,我忽然明⽩,那是一个刀刻的图案,它不是别的,正是我的侧面像,我的微突的前额、稍塌的鼻梁和嘟起来的厚嘴,都能在那个图案中找到传神的对应。

 这使我心里一惊。

 这使我的感觉更加真切,那把消失了几十年的竹噴筒,它崭新、光滑,竹子是新鲜的,散发着竹笋一样的清香,竹⽪的绿⾊一点都没有褪去,把手十分光滑,半点木刺都没有。我知道如何把耝糙的木头抛光,先要用耝砂纸打磨,然后再用细砂纸,最后要用一种⽩鳝泥磨一遍。这是吕觉悟的爸爸告诉我的。

 ⽩鳝泥为什么叫⽩鳝泥,肯定是这种泥跟鳝鱼一样滑腻。灰⽩⾊的,又黏又密,挑起来比一般的泥重许多,缸瓦窑用这种泥烧成缸和瓦,瓷厂则制成洁⽩的瓷器。

 我的‮生学‬宋谋生,他没有砂纸。砂纸是一种奢侈品,在南流镇,我家里也没有,吕觉悟家才有,因为她妈妈在五金厂。宋谋生,他一定是用耝细不一的沙子先磨上几遍,他一个人走到⽔溪边,⾚脚探到⽔里,木把手在嘴里衔着,或者夹在膝盖间,然后他双手捧出一捧河沙。他站在溪⽔里打磨木把手,头顶是満天星。⼲完这道工序,谋生就出发到邻队的瓦窑弄⽩鳝泥。⽩鳝泥,这是他站在溪⽔里突然冒出的主意,这个主意像火一样烧着了他,他‮奋兴‬地从⽔里蹦上来,一边赶路一边想着瓦窑边的泥塘,闪着⽩光的⽩鳝泥,像鳝鱼一样滑腻,他心花怒放,脚下生风。

 瓦窑没人,夜⾊灰黑,地上摸到一块瓦片。他试探着,一泥挖出来,漉漉滑腻腻的,又硬又重,就是它,⽩鳝泥!像青石那么重的⽩鳝泥,它的滑腻和具有硬度的弹使他的手指‮奋兴‬起来,他全⾝充満了‮感快‬,一庇股坐在了烧窑用的松树枝上。晚上他回到家,后背和头发沾満了脫落的松针。

 宋谋生的竹噴筒就是这样一个深潭,刻痕、溪⽔、沙子、⽩鳝泥、松树枝,都在深潭里,当它们涌出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一点,我一直以为,竹筒就是竹筒,现在我才明⽩,不知道有多少东西被我忽略了。

 有关六感学校,我几乎忘记了所有人的名字,所有人的样子也都模糊了,只有宋谋生通过一竹噴筒站到我面前,暗旧的光泽在浮动,竹筒就是宋谋生。  M.zwUxS.cOM
上章 致一九七五 下章